大学生记者团

【记者札记】记者团教会了我坚持(杨德——2010级副团长)

发布日期:2013-10-29点击: 发布人:杨德

    从没想过自己会和“记者”这个词儿结下缘分。从小只在电视上以及其他媒体看到记者的身影,他们总是很忙碌,随时奔赴各个新闻现场。
   
    作为一名校报记者,虽然和真正记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可是当发表了第一篇稿子时却猛然发现,自己也可以像记者一样采访、写稿,用文字去表达感情。尤其拿到记者证,那是最欣喜的事,努力终究没有白费,进步总有人看得到。
   
    在记者团的一年里,参加了近十次的典礼、会议,采访了几十位老师,写过数篇专题稿,发了10多期的报纸。这一年中,我收获颇多。坚持发完每期近500份报纸,认真做好采访准备,认真组织稿件。在被拒绝后又一次次尝试,越挫越勇,记者团教会了我坚持。
   
    在这些次的采访和写作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找到了自己的方法。我觉得无论采访还是写作,最重要的有一个较为清晰地思路。在开始工作之前,就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这样才能确定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因此,采访、写作前的充分准备必不可少。做好功课,了解即将采访和写作的对象,有大致的时间和步骤安排。其次,制作采访提纲或写作提纲,基于写作对象而具体确定。再者组织合适的采访写作团队,这是合理分工、高效写作的基础,能将团队力量充分发挥。进一步的工作就是预约采访者和进行采访,适度的紧张和必要地放松对于一次成功的采访都很重要。在做了充分准备之后,适度紧张能保持思路清晰从而掌握采访方向,必要放松可以使气氛轻松从而挖掘的更多提纲外的信息。总之,采访中要尽量掌控进度和方向而不至于信息的冗余和错误,还要技巧性地与采访者交流以使采访更深入。
    
    准备工作和采访都只为写好一篇文章。因此,合理组织文章结构,确定文章写作方向才是重中之重。审题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要深入理解选题,多角度验证,从而确定正确清晰地写作思路。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则能凸显文章中心。无论是“小标题”形式还是“一段式”,合适的文章结构能是得文章骨血分明,从而更加吸引读者。
    
    除了确定选题采访和写作文外,记者团里另一个重难点工作就是会场、典礼的现场写作和录音整理。在会议和典礼现场,因为缺少了采访对象,写作的重点和方向都由我们把握。如何将现场的核心事件和核心内容表达出来,是一篇现场新闻成败的关键。我的主张在于把握会场和典礼主题,譬如“建校60周年校庆庆典”,其核心在于凸显财大60年来在学院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成就与进步。抓住主要事件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人物的主要观点,才能使得现场新闻有一个准确地写作方向。因此,现场写作不是全面抓,而是立足全局的重点拿,在不失主要内容的情况下准确高效提取有用信息。
    
    录音整理的难点在于冗多而复杂,其实不尽然。录音作为现场新闻的补充材料,是在时间紧、语速快或发音不清楚而不能速记的情况下使用的。我认为一开始的现场速记就已经为录音整理扫清障碍和打下基础,抓住核心思想、关键语句,可以使录音整理工作难度大大降低。把现场写作当做填空题,现场速记为题目,录音则为空里缺失的东西。另外,将一篇现场讲稿预先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再细分为几个段落或句子。这样使得速记和录音整理看起来条理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工耗。另一个小技巧在于图形或符号的速记,在速记前就找寻主要的重复的关键字或关键词,用一定的符号或图案来代替,同样可以节省宝贵的时间。还有,现场速记应该把握讲话人的规律或一些常用语句形式。臂如说,“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接下来就应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录音整理除了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外,我觉得重复听,把不清楚的地方不断熟悉,才能确保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的完整,才能为一篇优质稿件做足准备。
   
    当然,写作完成后免不了对文章二次审核和修改。如若想把自己得观点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就要不怕重复的修改和尝试,我们相信,好的文章是要经过历练也经得住考验。期待我们在记者团的日子里携手并肩,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