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中许多家庭的晚餐吃得比较丰盛,这并不是一种好现象,长此以往,就会损害身体健康,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除常见的肥胖症之外,还可发生下列诸病:
冠心病:晚餐摄入热量过多,可引起血胆固醇升高,机体不能将过多的胆固醇代谢转化,会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这两种脂蛋白会把过多的胆固醇运至动脉壁堆积起来,久之引起动脉硬化,成为诱发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冠心病患者更不宜吃丰盛的晚餐,饱餐后,胃腹胀满,可压迫腹主动脉,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高血压患者亦不宜食用丰盛的晚餐,否则可使血压升高,加重病情。
糖尿病:如果每天的晚餐都很丰盛,会使血糖升高,而中老年人利用糖的能力下降,就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加重胰腺负担,促使胰腺的衰退、老化,造成胰岛细胞功能早衰,终因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糖尿病的发生;亦可因长期晚餐过精、过饱导致肥胖后罹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不但要控制饮食,更应严格控制晚餐。
消化系疾病:晚餐不当,直接受到伤害的是消化系本身。晚餐丰盛,使胃肠负担加重,影响胃肠蠕动,可引起消化不良;亦可因过饱导致胃扩张。有晚餐后即睡觉习惯者,可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延长胃排空时间,促使胃酸分泌增多,日久了可导致胃炎或胃溃疡的发生。吃了过腻的晚餐,睡眠后,装满食物的胃和十二指肠可压迫胆道口,造成胆汁分泌障碍,亦引起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有的胆石症病人夜间容易发生胆绞痛,这也和晚餐酒足饭饱有关。
更严重的是晚餐不当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如晚餐时暴饮暴食或酗酒,促使胰腺分泌增加,腺体内压力升高,可发生胰腺管功能性梗阻。如患有十二指肠溃疡、胆道蛔虫病者,过食晚餐会使胰酶激活产生自身消化,引起急性胰腺炎;如果发生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极易导致夜间猝死。
长期进食高蛋白、高脂肪性晚餐,而食入蔬菜过少者,由于夜间活动少,食物不能全部消化,肠蠕动缓慢,积粪在结肠内贮留时间延长,可产生胺、酚、氨、吲哚等毒性物质。由于长期毒物的刺激,可使大肠癌的发病率增高。
尿路结石:据报道,日本松下医院曾对270名尿路结石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有97人爱在晚上9点后吃晚餐;还有25人有吃完夜宵后就上床睡觉的习惯。说明尿路结石与晚餐过晚有关。这是因为尿路结石的主要成分是钙,而食物中所含的钙质,除一部分被肠吸收利用外,多余的钙皆随尿液排出。人体排尿高峰一般在饭后4-5小时期间,如晚餐过晚,大都吃了就睡,因此,晚餐中的多余钙质就会和尿液一起潴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尿液的含钙量会不断增加,经常如此,就会形成尿路结石。
做梦多:晚餐过饱,胃肠的充盈可刺激植物神经,反射性地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而且,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运动也会对大脑皮层产生刺激,使大脑的部分细胞活跃起来,扩散到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就会出现各种梦境,晚餐过饱所引起的梦既多,并且常做恶梦。可见,晚餐不当对健康长寿是不利的,应当引起重视。
那么,怎样吃晚餐才好呢﹖
合乎科学的晚餐,有利于健康、长寿,所以要和重视吃早餐一样,重视吃晚餐,并遵循晚餐宜少不宜饱的原则。
晚餐热量所占一日三餐的比例,据实验以20%-25%为宜,再多则不妥。不论男女老少,晚餐的饮食应以清淡的素食为主。如果晚餐丰盛,荤食为主,偶尔吃一顿可以,若每天如此,则害多利少。因为膳食不但包括营养平衡,而且也包括酸碱平衡。以清淡为主的晚餐,符合这两种平衡,而以荤食为主的晚餐,不但破坏了这两个平衡,而且晚上不去户外活动,即便不是立即睡觉,大多也是坐下来看电视或读书看报等。这样,含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胃肠就难于消化,睡觉后肚腹也不会舒服。所以,晚餐不但要少吃,而且应宜素食为主。研究证明,晚餐以荤食为主者,比以素食为主者的血脂要高2-3倍。营养学家认为,晚餐一定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素食为主,而蛋白质、脂肪类食物吃得越少越好。因为素食可在人体内生成更多的血清素,有镇静安神作用,有利于睡眠,对睡觉质量不佳或失眠者,吃素餐尤为有益。还应注意晚餐不能过饱,如晚餐撮入热量多,可使体内脂肪过剩,血脂升高,影响大脑功能。
晚餐时间与入睡时间要掌握好,注意二者的时间间隔。最佳间隔时间应是吃完晚餐的4小时以后。因为这时吃到胃里的食物大都已被消化。如果间隔不足4小时就睡觉,人体新陈代谢开始变慢,血液循环和尿液形成与排泄也趋缓慢,尿液中的钙质与尿酸结合成尿酸钙,与草酸结合则为草酸钙,在体温之下可沉积于尿道的输尿管和膀胱,天长日久,越积越多,便可形成尿路结石。再说,晚餐后不久就睡,不但促使人体增肥,而且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种下了隐患。所以,晚餐不可吃得太晚,一般宜在晚6点以后、7点以前吃为最好。这样,在4小时以后睡觉,即到晚10点以后或11点左右,不早不晚正好。同时,应当强调,晚餐时间要固定,形成规律。据日本医学专家对30-40岁年龄组的人进行多年的晚餐饮食情况调查研究,发现在胃癌患者中,晚餐时间无规律者占38.4%。因此,告诫人们晚餐要定时,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