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研究生到普洱市普洱民族团结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行,身临其境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边疆各族人民建立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构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的历史和新局面、新气象。
普洱民族团结园内立有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是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民族团结誓词碑,了解了“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创立的故事。在普洱民族团结纪念馆内,在解放前后普洱地区各民族生产、生活状况的强烈对比中,同学们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明白了为什么各民族同胞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并且坚定维护党的领导的决心。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进入新时代,普洱地区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带领下,在全国各族同胞的帮助下顺利摆脱贫困迈进小康,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持续增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了一起。
研学过程中,学生党支部开展了主题党日,新党员进行入党宣誓,老党员开展政治生日。学院直属团支部开展了“见证发展”文化作品大赛。系列活动让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学子更加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讲好中华民族团结故事的信心和决心。